邢台,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中国建城历史排名第三的城市,也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在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
邢台古城被誉为“燕赵第一城”。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郭守敬、李牧、宋璟、刘秉忠等先贤,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发生过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破釜沉舟、鹿死谁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敌等近百条成语、典故源自邢台。
这里春季多扬尘风沙,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潮湿;冬季雨雪偏少、干燥寒冷。秋季出游最为适宜,天气稳定、气候凉爽。
邢台古城始建于商代,曾称顺德府,现主体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历史城区面积4.1平方公里。商朝君主祖乙迁都于邢并大兴土木。公元319年后,赵政权定邢台为京都,掀起了邢台古城建城高峰。
邢台古城是邢台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邢襄文化的起源、发展、延续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地,拥有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及众多文物古迹。古城是形态典型的古代北方府城,内城最晚筑于汉代,唐宋时期已成为州、郡、县的治所。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实行“邢州大治”,升邢台为顺德府,隶属中书省。明清之际已经有了府城的级别,形成了府城和关城结合的空间布局,四周各有一个瓮城。
如今,古城内南北两条长街、东门里街、府前南街是邢台地区古官道、御道的核心部分,保存了古代街宽三丈三(约11米)的格局;以古官道即府前大街—府前东街(东门里街)—南长街—北长街为中轴线,至今原格局清晰可辨,骨干街区仍然存在,古街名大部分保留。古城中轴线自北关桥至南头村,片区内的北大街、花市街、马市街仍保留传统的街巷格局和商贸氛围。以顺德府衙、清风楼为中心,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庙宇、寺堂。这些庙宇寺堂多沿着古官道两侧布局,其中道教文化的代表为道德经幢、火神庙。
古城有四关,惟独南关有寨墙。南关的寨楼内古代是驻兵所,寨墙外是围寨河,城门有石桥通往城外的大路。爬上寨墙,向西可以看到平汉铁路,向东可以看见芦苇地,那里水域广阔,是邢台的鱼米之乡。
邢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总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邢窑的白瓷产品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唐三彩的出土使邢窑遗址成为中国第三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考古共找到28处古窑遗址,分为三类窑炉,分别为“品”字形布局的隋代窑炉、南北朝至隋代的“五连窑”、北朝时期两座南北相对的窑炉。窑前工作坑内废弃堆积较为丰富,其中以白瓷为主。窑瓷连接成群,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窑区遗址,现有11座窑炉,140多处灰坑,6条灰沟,30多眼水井,还有22座墓葬,出土瓷器以20万计,并发现了隋三彩。博物馆现每周日免费开放。
邢台峡谷群位于太行山区,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长1000米以上的达8条,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观,是国家地质公园。峡谷群以石英砂岩峡谷景观为主体,辅以山崖、瀑布、人文风情等景观,其地貌特点,在太行山区乃至全国山岳型旅游区中都独树一帜。
景区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既有北方山岳的雄伟气势,又具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峡群有三奇:一奇谷低狭深;二奇峡岸壁立;三奇成群出现,并有连绵十余里的清潭飞瀑及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峡谷群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五大特点,成为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主要景观有鬼门天堑、卧峡晴虹、云崖撒珠、飞瀑泻玉、瑶池妆台、龙宫玉珠、济公观海、三山销翠等。
峡谷群夏季暑期凉爽,七月平均气温24℃,有多种乔木,灌木和野生动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奇峡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唐末黄巢义军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此建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仍在此留有遗址。峡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峡——谷底狭深、峡岸壁立、成群出现,构成了太行奇观;二是峻峰——周围山峰都是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上下错落,形成了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三是飞瀑——黄巢峡的黄巢岩下有一奇特而又壮观的瀑布,瀑布不是飞流直下,而由悬崖顶一深潭中翻腾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钻入一石瓮,泉水在瓮中回旋而出,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飞溅而上。而黄巢峡就得名于黄巢起义军。
在峡谷群景区,游客除了观赏自然风光、遍访人文古迹外,还可在景区内近百家的农家小院中体验水上垂钓、帐篷营地、篝火晚会、烤全羊等特色的旅游活动。
扁鹊庙又名扁鹊祠,始建于战国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是祭祀、谒拜华夏医祖扁鹊的古建筑群、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邢台扁鹊庙是中国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纪念祭祀扁鹊庙群,其依山而建,左右两岭相扶,九龙河穿流而过。庙内古柏参天、建筑错落、碑刻林立,现存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100余件,是研究扁鹊中医文化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扁鹊殿、扁鹊墓、透灵碑、回生桥、九龙柏、古代碑廊、三清殿、汉代神兽为扁鹊庙八大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