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别称鸢都,“鸢”即纸鸢、风筝。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是世界风筝都,现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国际风筝节更是全国闻名,
潍县自古为北海名城,文风昌盛,科甲蝉联,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宋代开始流行,明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赛会。
除风筝外,其他与纸艺有关的民俗技艺也十分精妙。起源于明初的扑灰年画,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此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12道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的外地剪纸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高密剪纸,黑白灰色调的对比韵律,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潍坊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3家,农业旅游国家级示范点6个。
潍坊国际风筝节(会)每年4月20日至25日在潍坊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型地方节会。风筝节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
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来已成功举办过三十六届。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
每年风筝节,潍坊的天空热闹极了。一会儿,巨大的章鱼、水母、鲨鱼,蓝色的天空仿佛变成了蓝色的海洋,空中的风变成洋流,仿佛站在海底仰望绚烂多彩的海洋世界。一会儿,天空中万马奔腾,仿佛来到神话传说中的天河边。还有亭台楼阁、卡通人物、熊猫等等,劳动人民将想象力放飞到天空之上,唯有去到现场,才能充分体会到这纯粹的快乐。
当然,风筝节上也少不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古典风筝。潍坊工美城派风筝将国画技巧融入到了风筝的绘制当中,具有中国工笔画雅致的和人文意蕴。“城派”风筝制作工艺复杂,工笔人物风筝对作者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艺人同时具备上流的扎制手艺和高超的工笔画技巧,或需风筝扎制艺人与画家携手制作。杨家埠风筝结合杨家埠木板年画的特点,绘画注重浓墨重彩,形式大胆夸张,风格粗犷,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制作者多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
如果在非风筝节期间去到潍坊,则可参观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行政街66号的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博物馆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共有大小展厅12个,馆藏风筝展品1300余件,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拇指大的微型风筝,220米长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串式风筝,面积大至882.41平方米的眼镜蛇风筝,各种筒式、板式、硬翅、软翅、串式五大类风筝精品和300余件风筝文物资料。
沂山为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
沂山风景区位于沂蒙山区北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6%以上。2014年12月,东镇沂山祭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里不但有山高谷深的独特地貌,也有仪态万千的瀑布溪流。山野清幽,民风淳厚,田园风光恬静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俱佳之处。
沂山风景区自东向西分为五大景区。分别是以东镇碑林、庙宇古建为主的东镇庙景区,以飞瀑流泉、古亭石刻为主的百丈崖瀑布景区,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树为主的法云寺景区,以极顶览胜、天然景观为主的玉皇顶景区,以古庙神刹、奇峰怪石为主的歪头崮景区。五大景区交相辉映,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
沂山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镇山文化、飞瀑流泉和极顶览胜三个方面。景区于每年5月7日举行沂山文化节暨东镇沂山祀山大典。祀山大典分为四部分进行:一是沂山文化节开幕式;二是祀山大典;三是《大美沂山》文艺演出;四是民俗表演。
青州是古九州之首,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2013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入选5A级景区。
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记载在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
青州古城旅游区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它们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其中,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街巷,游客走在其中将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昭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棋盘街街道密集,商铺林立。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青州民居院落具有宋明时代的典型特征,以硬山式为主,整体简练凝重大气,而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偶园是全国幸存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园内四株明朝桂花已四百余年,三株明代迎春花每年隆冬都会绽开满枝黄花。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的真教寺(1302年)内有明朝朱元璋题的“百字赞”碑,历来是山东东部伊斯兰教活动中心。真教寺熔阿拉伯建筑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于一炉,远看象中国古式建筑,近看又处处有着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印痕。
古城的传统名小吃非常多,如隆盛糕点、衡王府香鸡、东关酱牛肉、东关杠子头火烧等。青州古城区域内设置了2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和5个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站点,投放了300辆公共自行车、20辆黄包车和14辆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游客可自由选择喜爱的方式在古城内尽情游赏。青州古城景区不收取门票,在偶园景区及登城楼另行收取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