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日照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港群,被誉为“东方太阳城”。因环境优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日照以“山海雄观,鱼盐利饶,钟灵毓秀,代多伟人”而著称,文化底蕴丰厚。夏商时属东夷,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日照地区的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近年来一直保持了一级大气、一类海水、饮用水合格率100%的环境优势;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优质沙滩。这里既有新开发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著名的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平口海滨旅游区,还有号称“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黄海小九寨”的九仙山、“江北第一竹”的竹洞天、莒县的浮来山风景区等。
日照现已发现两城、陵阳河、丹土、东海峪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于1934年发现的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典型代表,被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称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历史上有姜尚、刘勰、丁肇中等名人。
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据考证,《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上的天台山上仍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大羿陵、老祖象、东方神龙、老母庙、石鸡、石椅、石磨、日晷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莒县凌阳河出土了“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已掌握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
“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这就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九的太阳节。农民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锅饼,薄的就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日照人还自己作词谱曲了一首《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被全国传唱。游客如果对莒文化感兴趣,可在莒州博物馆了解到更多内容。
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的兴起,赶海活动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兴趣点。日照专门有一赶海旅游区——刘家湾赶海园。景区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部沿海,距日照市区12公里,是东方太阳城太阳海岸的核心景区。
景区拥有万亩潮间带,千亩沿海防护林,由赶海园景区和金沙岛景区两大板块组成,是以赶海拾贝为体验,集休闲度假、海上游艇、海水沐浴、沙滩运动、高尔夫练习为一体,具有沿海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风景区,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
退潮后,游客可赤脚在海滩上捡拾各种鱼、贝、虾、蟹等,夏季还可捞到小海蜇。在万亩滩涂上可用铁耙扒蚊蛤、镜蛤等贝类,有经验的渔民每小时可扒2公斤左右。夏季退潮后,在水深1米左右的海域用推网推,碰上虾群每小时可推十多斤虾皮,异常鲜美,游客可自劳自食,感受丰收的喜悦。近海水域,游客可在沙滩上垂钓,有钩的钓竿可钓到各种各样的鱼,特别是沙岗鱼,无钩的可钓到花旦蟹——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就是日照人。
为增添赶海园的文化底蕴,景区推出了代表地方民俗特色的大型情景演艺——《沧海神韵》,主要节目有水漫金山、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传统水族舞表演,还有旱船、高跷、吕剧等地方戏曲演出。景区内的海洋艺术中心也是日照民俗馆和日照农民画院基地,陈列有日照特色古法赶海用具、农民画和日照黑陶,游客还可体验陶艺、油画、黑陶、书法等。海边根据民间传说“默娘救亲”建造了一座海神庙,这里的人们尊称“默娘”为海神,庙内供奉着海神“默娘”、龙王、神龟三座神灵。
住宿方面,景区配备了星光生态营地,为游客提供赶海露营、看星光、观日出“三重”野外露营感受。以户外帐篷为主,提供全套的帐篷住宿设备。在赶海园南侧还有小木屋。
日照海面平阔无遮挡,沙滩绵长,具备得天独厚的水上运动条件。这里有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指定训练场地——日照市奥利匹克水上公园。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分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为:灯塔广场、世帆赛基地、万平口生态广场、水上运动基地。在世帆赛基地,游客可体验帆船、出海海钓。万平口海滨生态广场素有城市客厅的美誉,景区内的泻湖是天然的避风港,历代都是商船停泊之地,是沙雕、沙滩排球等运动的好去处。水上运动基地则是专业区,皮划赛艇、激流回旋、滑水、摩托艇等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