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扬州在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隋后,扬州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中晚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说(益州即成都)。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
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今天的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扬州成功举办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将举办国际田径联合会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之一的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
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新中国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等。淮扬菜选料严谨,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之说。刀功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鳜鱼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扬州历史城区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曾是中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是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人评点扬州城,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扬州数度繁华,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在这以明清古城为主体的5.09平方公里老城区,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147处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私家住宅园林,而扬州漆器、玉器、雕版印刷术、扬州的“三把刀”、扬州学派、扬州八怪也都声名远播。
扬州在古城区重点构建、整修、整理出四大特色街区,即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教场商贸民俗文化街区、南河下盐商历史文化街区、盐阜路护城河文化工艺休闲购物街区。东关街历史街区修复开放了盐商博物馆“汪氏小苑”,开设了中国惟一的“盐商民俗文化风情馆”,真实再现了康乾盛世扬州盐业的盛况和盐商的文化生活;修复开放了个园南宅,恢复了明清古街的商业风貌。一批扬州老字号也纷纷入驻东关商业街开店经营。
扬州的老城区有500多条小巷,古街深巷多而且密,狭且长,联通八达,层层嵌套,特别是东圈门、东关街一带的小巷串起了古典住宅园林、寺庙等古建筑,浓缩了扬州民俗风情、人文建筑的精髓。从记载着扬州历史的东圈门城楼开始,沿着那些首尾相连、内外相通、曲折迂回的古巷走一回,看两侧历尽沧桑的旧门楼和粉墙黛瓦,听一听小巷深处的扬州白话,才算是真正到了扬州。
扬州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瘦西湖实为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湖面瘦长。因两岸多建名园,风光迤逦而得名。
瘦西湖的“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哪座桥,至今众说纷纭。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大虹桥在历史上曾名噪一时。极富南方特色的五亭桥,亭外的风铃吹响了两百多年。扬州的月色美,赏月的地方多,“月观”就是其中之一。每当皓月东升,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在月观之中能体会到这“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湖畔的温泉度假村与万花园隔空相望。景区中还有锦镜阁、钓鱼台、小金山、望春楼、熙春台、白塔、徐园、万花园、四桥烟雨等。
盂城驿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扬州高邮市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是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传道信息的国家之一,高邮是国内唯一因邮建城、因邮而名的城市。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汉建县,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高邮。除古驿站孟城驿外,高邮市还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新建了秦邮公馆、客栈等建筑设施,举办中国邮文化节。游客可在此全面体验到中国的邮驿文化。
现在的盂城驿是明代遗存,在元代秦淮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驿站原规模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尚有息厅、敞厅、后厅、秦邮公馆门楼、驿丞宅及监房等建筑;驿站东南有驿马饮水地的遗址。